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My name is BOBY
BOUPY Me too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魯冰花

一`故事大綱 :《魯冰花》一書,第一頁即以魯冰花破題,帶出故事背景;以郭雲天的自白,做為故事線的發展軸;切入古阿明和古茶妹姊弟間的互動,將郭雲天與古阿明的關係拉近,並以此發掘古阿明的繪畫天份;加入古阿明的家庭狀況,以此點出現實生活的殘酷面;經由古阿明的畫作及參展過程,同時帶入學校的人事紛爭;藉由描寫林雪芬的家庭背景,牽扯出社會政治的複雜面;透過郭雲天和兩位女老師的互動,描繪校園教師戀情。六年級古茶妹身為長姊的憨厚樸實給予了她沉穩的形象,也由此區別出和弟弟古阿明的個性。美術代課老師郭雲天給人正義形象的化身,卻也予人英雄氣短之慨。三年級古阿明的天真善良與熱愛小貓,讓人感染其對生命的熱誠,也爲故事末鋪設出令人扼腕的結尾。林老師的弟弟林志鴻的深思細膩,則讓古阿明的個性鮮明化,古阿明的快速直覺與林志鴻的細心思忖的個性引領出不同的畫風,也使得林志鴻的畫作被郭雲天評為拘泥做作,然而林志鴻也一直想要找到出口,可惜還是未能擺脫被訓練為優秀機器的陰影(113-114)。古茶妹和古阿明的小弟阿生的角色安排讓古阿明有機會當哥哥;因為阿生的存在,也使得古阿明在故事中有了扮演沉穩的時刻。古石松的ㄧ家之主霸氣之威,一開始讓人深感畏懼,然而對於家人的霸氣始然於無力掌控的現況,同時對於面對強權而為五斗米折腰之情緒,前後強烈對比,更襯托出古石松的無奈。林雪芬則是外表看似標準大家閨秀的作風,舉止得宜,言談謹慎,而內在情感卻是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118),等待破繭而出。林議員-林長壽的好勝心與好戰,雖讓家裡贏了銀兩,卻也因此在孩子心中建築了一層不可跨越的堡壘,一昧往前當衝鋒戰士,過足了英雄癮,完全忽略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使得林志鴻和林雪芬的繭亦發束縛。翁秀子的外放個性以及美貌與艷麗成了林雪芬的對比,敢說敢做,敢愛敢恨,也使得欣賞「靜」慣了的郭雲天無法招架她的「動」,而翁秀子卻絲乎沒能察覺自己引以為傲的優點,竟會是她情場的致命傷。徐大木和李金杉的汲汲營營,於紅塵名利中打滾,突顯出廖大年校長的年老與軟弱,也諷刺了社會中的假民主現象。心得感想:讀完整部作品後有種「現實總叫人低頭」之感,而文章末的魯冰花之語更是令人迴盪在低迷的沉思中。不論是古石松對於現實狀況的「迫於經濟無奈」,亦或是郭雲天對於教學與感情的「孤臣無力可回天」,甚或是古阿明對於繪畫熱忱的「英才早逝」,讀完總叫人唏噓。倘若將這樣的小說歸類為少年小說,而這樣的情節鋪陳與情緒描寫對於剛邁入青春期的十二、三歲孩子來說,會不會有種「少年不識愁滋味」之感?故事中所傳達出的沉重之感,例如社會批判與權力鬥爭,小讀者是否真能領略?若將此小說歸為青少年小說亦即年齡層為十五至十九歲的青少年,作品中小主角國小三年級的年齡是否又會讓這個階段的讀者失去閱讀興趣?對於這些問題尚無法立刻有一切懇的回答,然而細觀鍾肇政的用字遣詞,中學階段的孩子應能領略其文字之美。而這樣的作品,與其說是陪伴孩子長大的讀物,不如說也是給予成人一個借鏡的省思小說。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